为什么说未来电动车的趋势不可逆转?

经常看文章的差友肯定知道,上个月的 " 上海国际车展 " 被广大网友改名为 " 上海国际电动车展 " 了。

君不见,传统燃油车没有排面,全是电动车们争奇斗艳

各种互联网科技厂商纷纷下场变成造车新势力;传统车企也不甘示弱,连国产们都一改以往 low low 的刻板感觉,不管是在造型还是参数上都卯足了劲儿。

看的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,甚至有些心潮澎湃。

为啥?

因为这场车展让人想起了 2010 年左右手机市场百花齐放的时候,一个时代即将来临,预感到此的企业因此而迸发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无穷的。

很开心的是,这次新能源车革命的参与者中,中国的企业占了主流

确实,在这次变革中,我们国家几乎是不遗余力在推动新能源车的发展。

从购买时的大力补贴开始,再到各种政策倾斜,基本上能给到的帮助政府都做了。

那我们国家为什么要这么大力的发展新能源车,尤其是电动车?

我想了一下,大概可以分为三个原因。

第一个是传统燃油车的发动机专利门槛太高了,十年前国家在确定新能源车战略的时候,我们国家在燃油车的核心--发动机和变速箱技术上还非常孱弱。

就拿自动变速箱举例,因为研发技术壁垒高,专利的大头又都掌握在日本爱信、德国采埃孚、美国博格华纳等国外企业手里,一直到 2013 年奇瑞才拿出一个自研的无级变速箱技术打破国外垄断。

宝马御用 -- 采埃孚 8AT 变速箱 ▼

虽然这几年我们迅速成长,但不可否认的是,到现在我们无法迅速超越那些老牌厂商,国内也只有吉利、奇瑞、江淮等少数国内车企发展出了相关技术,距离顶尖差的还远。

但在电动车领域,电池 + 电动机 + 电控系统是能否造好一辆汽车的关键,这就给了我们一个重新布局产业,弯道超车的机会。

像宁德时代,就已经稳稳站到了全球新能源电池的龙头地位,市值马上就突破万亿了。

月初宁德时代老总短暂登顶香港首富 ▼

第二个嘛,就是出于国家的能源战略考虑。

我国对国外的石油依赖度有 73%,其中进口石油中又有 70% 以上的被汽车烧掉了。

而石油的输出大国都在中东,中东有多乱大家也都知道,所以在石油上受外部国际环境影响太严重。

美国公布的其他国家石油储量 ▼

而发电技术则在我国没有依赖度问题。

无论是火电、水电、太阳能电、风电甚至核电,要啥电有啥电,我们都有十足的底气不受制于人。

覆盖面广,来源丰富,关键价格还便宜,这就是底气。

电动车还顺便解决了汽车尾气的污染问题。有人说电池污染也很大,其实回收后的新能源车电池经过合理梯次利用和正确处理,污染比大气污染好控制的多,产业也很成熟。

再有嘛,就是科技发展的趋势。

未来车上用电的地方也越来越多,5G 联网、智能座舱、自动驾驶等等,想要提升驾驶体验,都脱离不了电。

电,就是颠覆未来驾驶体验的钥匙。

所以,不光是我们国家在大力发展电动车,所有全世界有能力、有眼光的国家和企业,都在往上发力。

虽说电动车是大势所趋没错了,而且这次车展过后我更坚定了这种看法,但现在不少人在买不买电动车上还是有所纠结。

往往能摇到车牌的人是不会主动选择电动车,毕竟早几年的电动车的电池实在不太行,能跑三四百公里就不错了。

续程短也就罢了,充电也是个大问题,找充电桩有多闹心,有急事儿时充电慢,开过电动车的都知道。

不过,电动车是大方向。资金、技术、人才都在往上集中,上述问题其实已经有不少解决方案,落到消费者的体验上就要看厂家决心投入多少来改善。

以在车展上大火的极氪001 为例,极氪本身车子素质就很不错,豪华猎装轿跑的底子,售价堪比屠杀,身边不少燃油老炮同事都对这款车子动心。

而且,极氪001 要拿出提升电动车的体验的组合拳。

像极氪001 一共有三款车型,主打续航的单电机 WE 版标配了续航里程为 712 km 的电池,连双电机的高配版的续航里程也有 606 km ,绝对属于量产车型里的续航第一梯队。

同时,极氪正在开发极氪充电地图,里面包含自建桩和第三方公共充电网络,智能规划线路,车主可以随时随地掌握充电节奏。

而且为了解决充电慢的问题,在极氪自建的极充中心和极充站拥有 360kw 最快充电桩,只要充电 5 分钟就能跑 120km ,还支持无感支付。

实在是来不及充电的,极氪也提供无忧充服务,用移动加电车来提供 7X24 小时响应的 VIP 需求。

这就是极氪给出的用电解药,从充电效率和补能网络入手,多管齐下做好一个让车主不用操心的车子。

而且极氪还透露,他们未来还要在各大城市构建极氪中心和更多的极氪空间。

让消费者更好的接触极氪产品,用户的想法和创意也将反哺极氪做到更好。

可以预见的是,无论是电动车的充电服务还是软件升级,注定了电动车车主将和车企之间的互动交流会更加频繁。

产品硬是一方面,但是不能因为产品硬就忽略了后续服务,产品硬 + 服务好才是新时代车企应该做到的。

电车趋势不可逆转,但只有那些真正拿出诚意来打消车主买电车时的最大顾虑的车企,才能在浪潮之巅站稳脚跟,被消费者所拥抱。

图片资料来源:维基百科、popsygar techCIA world factbook

(广告)

「点点赞赏,手留余香」

赞赏

  • upyufang397
  • 大学生团队
  • 道見浩之的故事
  • 3人赞过
3
0
0
评论 0 请文明上网,理性发言

相关文章

  • 【共生·投融资俱乐部】系【时空合作社】子栏目,不同于一般性质的投融资平台,【共生·投融资俱乐部】致力于做好科学家经纪人,为科学家创业项目提供全方位投融资服务。以提高我国科研成果转化率为己任,重点扶持赋能高尖特精以及我国卡脖子技术及领域。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,工业生产与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对能源有着更大的需求。新能源的出
    早侒小薇 4 2 0 条评论
  • 碳中和 碳达峰 碳中和:是指在特定时间内,每一个对象(可以是全球、国家、企业甚至某个产品等)未来"排放的碳"与"吸收的碳"相等。 碳达峰:是指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后不再增长,并逐渐下降的过程。 2020年9月22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提出了中国碳达峰、碳中和"3060目标",承诺力争于2030
    HuChocolate 6 1 0 条评论
  • 导语近日,根据中国银保监会最新数据,2022年一季度保险公司实现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990亿元,同比增速达到9%左右。作为财险业最大险种,车险的复苏是推动行业整体回暖的重要因素,其中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进一步带动新能源车险需求释放。那未来在新能源车险这个细分赛道上有何变化?有何机遇呢? 1新能源汽车风险特性发生转变 传
    武敌lioe蜗 6 1 0 条评论
  • 年度合集:全年3万+精选研报,助你洞察各行业趋势 更多资料:细分报告合集(持续更新中) 文章简介 中国智能电动汽车目前正处在蓬勃发展阶段,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600万辆。我们拆解了具有标志性意义的Model3标准续航版,对特斯拉的E/E架构、三电、热管理、车身等进行了详细深入地分析。我们坚定看好中国智能电动化
    Winter暖暖2 8 1 0 条评论
  • 作者:MicrochipTechnologyInc.HelenJin/PatrickHeath BLDC电机在EV中的使用日益增多,因此对电机控制MCU的需求也随之增加。下面我们将介绍这一趋势的形成原因,以及Microchip面向汽车和EVBLDC电机控制的dsPIC33C数字信号控制器(DSC)。 电动汽车元器件市场
    半夏de浪漫 6 1 0 条评论
  • 中工汽车网消息,8月9日,乘联会发布了2022年7月全国乘用车的销量数据,并对全年全国乘用车市场进行了展望。 数据显示,2022年7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181.8万辆,同比增长20.4%,是以往10年的次高增速;7月零售环比下降6.5%,环比增速处于近10年同期历史第3高位。1-7月累计零售1107.9万辆,同比下降3
    安娜姐的巅峰 8 3 0 条评论
  • 关于热管理技术 在未来,可以称之为电动汽车时代,今天仍然有许多电动汽车在运行,随着电动汽车时代的到来,热管理领域比现有的内燃机汽车更加重要,并且继续发展。希望展示未来的技术趋势和必要的技术。 由于各国对二氧化碳,法规和燃油经济性法规的加强,电动汽车的开发和销售正在加速,由于电动汽车的特性,热管理变得非常重要。 在电动
    22°の 8 3 0 条评论
  • Withtheendofthefirsthalfof2022,globalelectricvehiclesalesenteredanewphaseofrapidgrowth.Accordingtostatistics,inthefirsthalfof2022,atotalof4.2millionelectricve
    rvsjk02 4 2 0 条评论
  • 经常看文章的差友肯定知道,上个月的"上海国际车展"被广大网友改名为"上海国际电动车展"了。 君不见,传统燃油车没有排面,全是电动车们争奇斗艳。 各种互联网科技厂商纷纷下场变成造车新势力;传统车企也不甘示弱,连国产们都一改以往lowlow的刻板感觉,不管是在造型还是参数上都卯足了劲儿。 看的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,甚至有
    可樂檸檬 9 3 0 条评论
  • 2022年注定是充满挑战的一年,受国际环境和宏观经济影响,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发展压力。2022年开年以来,低速电动车各大车企也在不断酝酿新的发展。那么,2022年低速电动车发展会有怎样的发展变化呢?我们不妨结合行业发展现状来进行分析。低速电动车涨价成为趋势受当前国际社会环境影响,上游原材料特别是电池相关的原材料价格暴涨。
    待山海能行渡 5 1 0 条评论